[20241018] 央行互换便利

1. 京东金融挤兑传闻

今天看到京东金融发生挤兑的新闻,我第一反应是谣言。我没有开通京东金融,但我知道京东金融的产品一定是合规的、有监管的,不是赚一票就跑的路子。

毕竟对于这个级别的公司,长期稳稳地赚钱才是最重要的,没有必要冒违规的风险。

前几天,看到网上发文抵制京东。我试想了下,如果我抵制京东,那我有替代品吗?PDD 和 淘宝的物流和服务都太差,在这两个平台买东西,交易对象是商家,平台只是监管。而在京东买东西,交易对象是京东。

我买书基本都是在京东,总是比 PDD 和淘宝贵一点,但是服务更好,我愿意为这服务多付一点钱。京东买书经常早上下单晚上到,退换货也方便,京东物流直接上门取件。物流是京东的优势,我喜欢顺丰和京东快递,而在 PDD 和淘宝的商家基本都不会选择这两家。

思考了下,京东对我来说仍然不可替代的。只要产品质量、价格、服务符合我的预期,我不在意京东的创始人如何如何。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因为犯罪坐牢,买了新城控股房子的人难道就不住了吗?似乎说不过去。

2. A 股暴涨

下午开盘后,A 股忽然暴涨,涨得我一愣一愣。大概是因为领导的一个讲话,科技股起飞,带动创业板起飞。随后,上证指数、沪深 300 也开始大涨。最可恨是我昨天清仓的 A500 指数涨 3.68%,我感觉庄家就盯着我持仓这三瓜两枣,我不卖就不涨。

收盘前有所回落,截至收盘创业板涨 8%,上证涨 3%。

这一周我把 ETF 逐步换到可转债,旨在保住今年的胜利果实。只是 ETF 卖完了,可转债还没来得及买,市场就涨了。

不过,我觉得这种暴涨不会长久,后续还有上车机会(强行自我安慰)。下周一大概率高开,我不想追,还是坚持我自己的节奏买可转债。我怕我追了后就跌,来回打脸。

3. 互换便利

近期经常看到新闻:央行创设互换便利工具,首期规模 5000 亿。今天学习了这个工具,基本还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,与大家分享。这部分内容有点儿干,建议多点儿耐心。

互换便利是央行创设的一种政策工具,旨在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。

这里的流动性,说人话就是容易变现的资产,比如现金、国债、央票。国债大家都听过,央票类似于国债。国债是政府发行,金融机构、个人都可以购买;央票是央行发行,金融机构购买。

通常,证券、基金、保险这类公司会长期持有债券、股票、基金。这占用公司大量资金,所以这些公司会利用这类资产赚点儿收益,比如证券公司将股票借给投资者做空以赚取利息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融券。互换便利就是让这些公司拿这类资产到央行那质押,换取国债和央票这两流动性好(容易变现)的资产。如此以来,这些公司手头可支配的现金就增加了。

而且这么操作,央行没有增加基础货币投放(说人话就是央行没有放水印钱)。只是把这些公司手里流动性差的资产换成了流动性好的国债和央票,很容易卖出换成现金。这些公司可支配的现金增加了,就可以用于购买股票拉动 A 股。

3.1 互换便利政策

  1. 期限:1 年,到期可申请展期(延长期限)

  2. 质押品:AAA债券、ETF、股票及公募REITS

  3. 互换操作获得的国债、央票只能在银行间市场回购融资,不得卖出

    回购,说人话就是古代的典当。持有国债的证券公司,将国债卖给某银行,同时约定未来某个时间点再从该银行买回这些国债。当然,买回的价格会更高一些,银行就赚这个差价,与古代的典当行是不是很相似?

   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,这个先卖国债再买回来的过程叫回购,先卖出再买回;对于其对手方银行来说,是先买再卖,这个过程叫逆回购。

    我们每天进行的国债逆回购交易,也是类似。这个交易过程是我们先买国债,一天后再卖国债。卖的价格更高一些,这个差价就是我们参与国债逆回购的收益。

  4. 质押率原则上不超过 90%,补仓线不低于 75%

    100 万的股票质押给央行,最高可以换取 90 万国债;当股票市值跌破 75 万的时候,证券公司需要补充抵押品。

  5. 利息归还:国债或央票的利息,仍然归央行

    国债和央票定期是有利息的,这些公司收到利息后要交给央行。

    这个是常规规定,比如我们从券商融券卖出做空,如果这期间股票分红,这笔钱是归券商的。

3.2 互换便利工具的操作步骤(以证券公司为例)

  1. 证券公司将持有的股票质押给央行。假设市场价值 100 万,获得价值 90 万 的国债。

  2. 证券公司在银行间市场通过回购方式获得资金(将国债卖给银行,将来再买回来)。

  3. 证券公司用获得的资金买入股票,这一步就与我们股票投资者息息相关了。

    这些公司借来的钱,会买哪些股票呢?如果是我,保险起见,我就买股息率高的股票,比如红利指数的成分股。一是不会大跌,二是即使跌了,每年的分红也足够覆盖借款的利息。如果下跌,无非就是晚几年等股票涨回来再还给央行。

  4. 买入的股票可以继续质押获得新的资金,循环多次。

    这样就放大了资金的杠杆,类似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。根据大学数学的极限知识,按照 90% 的质押率,价值 100 万的股票理论上可以获得 1000 万的资金买股票(10 倍, 1 除以 10%),这就是经济学说的乘数效应。

    当然,央行限制了首期 5000 亿的总额度,不管怎么循环质押,最多就 5000 亿。

  5. 证券公司将股票卖出,获得资金。在银行间市场,购回国债,还给央行,从央行处将自己质押的股票再换回来。

我的大致理解就是这样,可能言辞表达上略有偏差或不严谨,不过基本是这个意思。